全国免费咨询热线:13822281419

年销售上亿还挂牌新三板,为何做了股权激励高管还要辞职?

发布时间:2019-12-16 03:15:02 浏览次数:1706

朱总和刘总夫妻俩人创业近十年,从一无所有到成为行业老大,公司年销售额上亿元。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,夫妻俩管理上也有点力不从心,计划对公司高管骨干释放股权,想通过股权激励方式实现公司的二次腾飞。

在准备做激励的同时,赶上了国家政策的变化—新三板放开并成为众多民营企业追逐的热潮,夫妻俩决定股权激励和上新三板一并实施。各方都对挂牌后美好的未来充满了期待,公司高管骨干想也没想就认购了公司的原始股。

1.jpg


►公司挂牌后,公司出现以下几个问题:

1、销售开始下降,市场前景不容乐观;

2、税收等费用成本大幅增加,利润下降严重;

3、夫妻俩因意见不同闹矛盾;

4、财务数据不公开透明,年底不分红高管怨声载道;

5、挂牌后没有从市场上融到任何钱。

最后,公司决定从三板摘牌。原本公司骨干对于老板娘的管理就心存怒气,加上公司摘牌,骨干全部炸窝了,最后就全部离职,大股东回购了全部股份。

通过上述案例引发我们的思考:到底如何做股权激励才能真正激励到人呢?股权的背后是人性诉求的表达,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已经准确的给出了人性的各种诉求的答案。

01

分红的前提是公司得赚钱

公司如何能够实现盈利,这是公司战略定位的考量,公司要在战略上解决如何能够持续盈利的问题。核心就是要判断外部竞争环境选择哪些必须要做,哪些不做。

在上述案例中,对于公司是否上三板?上三板后能够给公司带来什么样的价值?是需要管理者慎重抉择,权衡利弊的。

当初能够清晰的认识到,上新三板很难融到资金并且还会增加公司运营的各项成本,相信管理者会有一个理性的选择。

02

股权激励要让激励对象有参与感

实施股权激励不是简单的制定分配政策,大家掏钱购买,年底分钱这么简单的事情。实施的过程更多的是一个参与的过程,能够让骨干有参与感、被尊重感。

换个角度,股权激励更多从商业角度来理解。老板卖股权,员工买股权,这个其实就是商业的本质—交换。交换意味着彼此要博弈,购买方以及卖出方都要在沟通过程中,达成多方信息的公开、透明,最终彼此找到一个博弈的平衡点,实现各方的利益诉求。

这也是奠定了激励对象身份转变的基础,最终实现的是激励对象从被动的给老板干,到未来主动的给我、给我们大家一起干的思维转变,从而实现各方共赢。

而在上述案例中,公司的高管和骨干是在被动的状态下,认购的公司原始股。至于对入股后公司的未来发展规划、ROI、退出机制统统都没有事先的沟通,仅仅是一个购买行为。这样的股权激励难以达到真正的激励效果。

03

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

建立相对合理的管理制度

公司一旦实施了股权激励,就意味着被激励对象身份的转变。公司就从家族企业逐步变为半开放的公众公司。老板就必须改变观念,从企业是我的到企业是大家的。一旦企业是大家的,那就必须建立一套大家如何参与的游戏规则。

股东层面就需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,完善股东会议事规则、完善董事会议事规则、完善监事会议事规则。

管理层面就需要完善公司的各种规章制度,比如财务规章制度、行政管理规章制度、人事考核规章制度等。

在上述案例中,形式上看着是规范的,但实质上还是夫妻俩个说了算,还是典型的家族企业人治,不是制度治。导致的结果就是管理者的随心所欲,对于公司的员工是没有任何公平可言的。

通过以上分享,希望大家能够清晰,股权激励不是简单的分配制度,它是需要各方参与,共同制定规则,共同制定目标,彼此监督,最终实现公司战略,实现公司的可持续性盈利的系统化过程。

只有如此,股权激励才会真正实现其根本价值,而不是形式的股权激励最终送走公司的高管骨干。

获取股权激励落地方案